“中国男性比女性多了三千多万”这是事实。
“北京剩女突破了八十多万”,这也是事实。
两件事情都是事实,但为什么叠加起来就是伪事实呢?
这其实所谓的『信息不对称』。
从中国80~90男女的总基数来看,男性的总量是要比女性多,但剩男主要分布在二三线城市和县城当中。而剩女呢?大部分都活跃在一线城市之中,这便造就了“剩女圈”的现象。
所以,为什么剩男剩女会呈现不同地域的基数变化?
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——多数女性在结婚之前,必须要求男性在当地有房。
而对于一线城市的男性来说,当地的房价最低也在1w以上,换做北上广深这种大城市,别说一辈子攒钱买房了,可能一辈子挣到的钱,都不够在付首付的。
那么这些男性到了适龄结婚的年纪,自然会选择“退居到二三线城市买房结婚”。而大城市的女性呢?相比于男性,自然结婚前没有买房压力,自然就会选择继续留在大城市。
这就造成了“一线城市的男性流动性很大”,而女性却几乎“只进不出”。
而大部分能够在一线城市持有房产的男性,要么是祖辈留下的房产,大多数都找了一个本地门当户对的姑娘。而那些极少部分,在三十岁之前有独立买房的男性,却成了大多女性的抢手货。
条件尚可的男性,狼多肉少。条件不佳的男性,要么继续停留、不被选择,要么退居二线结婚。多数男性都是聪明的,往往选择了后者。
说到这,想给各位分享一个笑话,可能也不是一个笑话。
“当过新郎官没?”
“没”
“来来来,我跟你讲,姑爷过门,先看收入、再看学历。得自备彩礼,房车一应俱全,婚礼结束后,女方的钱如数奉还,男方的钱三七分账。”
“我忙活了这么半天,怎么才七成啊?”
“七成是人家的,剩下的三成也不是你的,还得看丈母娘的脸色。”
“我问问你,我娶个媳妇,我自己准备房车,还要掏彩礼。”
“啊”
“我还得看人家脸色”
“没错呀”
“那我特么不成跪着娶媳妇的了么?”
“你要这么说,还真是跪着娶老婆的。兄弟,在你自己眼里是个人生赢家,而在丈母娘眼里,你就是个跪着娶老婆的。”
所以说,为什么中国大多数剩女都滞留在一线城市?
说句实话,我也不怕被人骂,根据我做情感教育近十年的案例,发现一个在大城市女性身上的通病:
“自认为在大城市镀了一层金后,眼光高到已经瞧不上和自己同等层次的人了。”
说白了,大城市是给青年男女们一个更加优质的资源平台,但房价会倒逼着多数男性看清现实,而女性却有很多都意识不到“当自己眼光过高于自身的价值,那么被剩下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儿”。
遇到一个长相不错的男生,开始挑剔人家学历不行;
遇到一个学历不错的把,又开始挑剔人家家境不好;
遇到一个家境不好的吧,又开始挑剔不是北京户口…..
总是希望自己能够找到一个完美男友,对于所有没有达到自身要求的男性都拒之门外。当这些剩女的年龄逼到三十岁了,一边开始纠结要不要继续留下,一边又犹豫真被一直剩下去怎么办。
于是乎,看到了身边几个凤毛麟角的女性朋友,找到了一个本地各方面都不错的男人,又想了想“自己也长得也不差呀”,一咬牙一跺脚,又赌上了自己两年。
同时,我发现“越是家庭条件好的女性,父母素质往往都很高”,对于男性彩礼的要求并不高。而“越是外来到大城市务工的女性,虽然女性自身可能不在乎彩礼,但父母却少一分都不行”。
这就导致了“多数男性没能力选择一线城市本地女生,又不敢选择从小城市出来、父母开出高价彩礼的女生”。
男性在婚姻中要承担大部分的成本,同时在一线城市成本又要高出2~3倍,这也是众多男性望而生畏的现状。算来算去,还是回老家娶媳妇最划算。
结婚成本不对等,自然也就造就了“男生看不上女生,女生也看不上男生”的境况。
所以说,现在的境况就是——男多女少的局面,多数发生在农村。二三线城市的男女比例大致持平。
而位于一线城市,则是女多男少的局面。姑娘们,别幻想着在大城市有成千上万个优质男性在等着你,一线城市的好男人,说实话,是需要抢的。
当你还在挑三拣四的时候,连最起码认识的机会都不想给人家,这个男生却早就被其他的女性当做是潜力股抢走了。
讲真,一个男人优质与否,其实要在几年后才能看出苗头。
身边之所以会有与你同层次的女性,会找到一个事业有成、善解人意的男生,其实还真不是她们幸运,而是人家买进的是原始股,人家接受得了风险,自然可以享受到收益。
所以姑娘们,别再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抄优质男性的底,随着大城市女性基数的攀升,优质男性的价值只会是水涨船高。
当你开始意识到“那个曾经被自己拒绝的男生”,到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炙手可热的优质股时,再想着去后悔,已经来不及了。